电影《巴山夜雨》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巴山夜雨7.7

导演:吴永刚 / 吴贻弓

演员:张复生 / 石灵 / 强明 / 王枫 / 林彬 / 刘汁子 / 张闽 / 欧阳儒秋 / 仲星火 / 张瑜 / 马崇乐 / 赵静 / 卢青 / 李志舆 / 茅为蕙

年份:1980-01-01

地区:大陆

立即播放分享给好友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故事梗概

文革后期,一艘由重庆开往武汉的江轮上,几个各怀心事的人共处一室:以莫须有罪名被关押了六年的诗人秋石(李志兴)由专案人员刘文英(张瑜)、李彦(强明)秘密押送,前路凶多吉少;老大娘(欧阳儒秋)的独生子在武斗中丧生,她登船是为凭吊儿子亡灵;农村姑娘杏花被迫“卖身还债”,眼泪汪汪想着心上人……由于刘文英和李彦分别以一副“典型革命小将”和老谋深算的模样示人,两人不得其它人待见。此外,还有一个小女孩趁人不备偷偷溜上了船。
杏花的悲惨遭遇令大伙十分愤慨,可是他们都无计可施,老大娘的坚强也没能将她感染,后来,她跳江准备结束生命,秋石将她救上岸后,讲了自己和柳姑(赵静)的爱情故事,杏花听后重树生活的勇气。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秋石没想到的是,他的生命也会再现亮色:乘警老王(仲星火)得到小女孩的信任,小女孩上船原来是为找寻父亲,而通过她所说的找寻的凭证,老王判断出她是秋石的女儿。众人都担心秋石的安危时,良心受到拷问的刘文英决定不计代价向秋石父女伸出援手。

影迷点评

  • 来自网友【djsjsnbse】的评论是1980年的電影,那時候文化革命才剛剛結束不久。 感覺電影有些美化、詩化了當時的痛苦和悲傷,結局也是理想化的“happy ending” 不過電影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的。 一 在一艘輪船的房間裏,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的年齡和經歷各不相同,他們的悲慘命運也不一樣。 但是當他們面對自己的悲慘人生時,他們的態度和面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杏花在面對自己無法改變的人生時,做出的決定是跳水自盡; 大娘是堅定的,堅強的,她雖然失去了獨生子,可她依舊選擇活下去,當她看到同船的杏花在傷心流淚的時候,她也是勸別人要好好活下去; 詩人秋實是樂觀主義、積極向上的。當黨委說他:“又重新燃起希望了嗎?”的時候,他說他從來都沒有失望過。儘管他是文革時期被定了罪的“犯人”,被關了六年,可他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他的詩歌都是充滿信念,给人以力量的。他一直相信光明的存在,無論自己身處怎樣的黑暗也都不曾放棄過一絲一毫的希望,或許這也是他和他的女兒最後能夠獲救的原因之一。 二 在這部電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那位男青年在船上為身邊的人分發花朵,儘管那是假花。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戲劇被稱為“美化封建思想,復僻帝制”,花朵可能都會被冠上“資產階級情調”的罪名,哪怕是在這樣的時候,男青年也願意將假花分給身邊的人。 這裏我會聯想到《未來都市NO.6》裏面老鼠和紫苑在廢墟中起舞的片段。 哪怕自己周圍的環境惡劣,每個人都生活在“下一秒就會被關進牛棚”的恐懼之中,可是他們依然可以在混亂中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 第二部分的立意和第一部分有些相似。但是還是有差別的:①是說我們在何時何地都不要放棄生的信念;②哪怕是最黑暗的地方也依然有美好存在,在某些時候,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 三 “人和人之間就是不一樣,有些人自己過的好了,儘琢磨著怎麼讓別人難受。” 字面意思。 雖說人在滿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後便需要開始考慮自己的精神追求,但是自己在追求靈魂上的滿足的時候,不能夠阻止別人去追求他的靈魂的滿足。 每個人都是需要去思考、去學習的,無論用怎樣的方式去打壓,人都是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的。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不管別人怎麼阻止,自己都不能夠放棄自己,或許可以通過另一種形式來表達,或許可以暫時將其埋藏在心底。 表面上說一套,背地裏做的、想的卻是另一套,在當時_的環境裏,為了保命而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可以的。自己要做的,便是守護好自己內心最後的凈土。 當然,我們都沒有經歷那樣的事情,也不知道當時的環境究竟是多麼惡劣,要做到“守護自己內心最後的凈土”這樣的事情有多麼艱難,在一個人瀕臨死亡的時候,是很難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問題的。 四 “看得出來,你還在用抽象的概念看人,看一切事物。” 電影中的黨委書記對於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以一種抽象的概念來描述,她講世界簡單地分為了“黑與白”,在她的概念當中,人只有“革命派”與“反革命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不經意地給某項事物下定義,例如“這個人是自私的”“這部電影很難看”“數學很難學”,可我們沒有想過世間萬物都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的。 像是老子的思想,刀或許是鋒利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就是鈍的。評價一個人不能單純地用“好與壞”,評價一件事情也不能簡單地用“好事壞事”來形容。 五 “你只知道殺人犯罪,卻不知道有時候一個人沒有罪,也會被冠上罪名。” 就像岳飛一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當一個人存心要害你的時候,你的存在便成了罪過,從此你的呼吸都是有罪的。 在混亂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罪。而在大環境的壓迫下,我們是無法改變當時的情況的,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即使被冠上了罪名,也不要放棄信念。 六 關於這部電影,我的評價是四顆星,至於缺少的那一顆星,我覺得是黨委思想的轉變那裏,這部電影當中,每個人都是好人,都是正直的人,這麽看來好像有點“假”了…就像是春節的時候晚會上演的那種小品一樣,動不動就“來咱們包餃子”…… 有種給反派強行洗白的感覺。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秋實的思想一直在感染別人,他講他的觀念傳達給別人,將正能量的東西帶給大家。 電影中黨委的思維是激進的,她認為在她身邊的一切都是敵人,都是要抗爭的對象,可當她聽到秋實對她說的一番話以後,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對於打壓“反革命派”,以及“堅持階級鬥爭”的意義。 她在電影的最後選擇了幫助秋實,幫助這個沒有罪卻因為時代兒被定為有罪的人。 或許也可以說明“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成好人”以及“沒有真正的壞人,只有真正壞的制度” 七 在船上的時候,人們度過了一段相對自由的時光,雖然擔心“禍從口出”,卻仍然可以討論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 大概也是預示著文化大革命以後的“短暫的春天”。 電影的劇情比較簡單,道理也很容易懂。和《霸王別姬》相比,《巴山夜雨》似乎更加溫和,講的故事也更加美好。總體來說,電影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儘管他依然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 来自网友【奥利弗养个鱼吧】的评论《巴山夜雨》是吴贻弓先生1980年执导的电影,讲述诗人秋石在被从重庆秘密押送至武汉的客轮上与一群同舱乘客的故事。故事大背景是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无论是主角秋石,还是老大娘,女教师,丑角关盛天,年轻杏花,宋敏生,还是小娟子都有各自的不幸和痛苦,但是电影并没有采取白描,而是用隐喻叙事,呈现出一个诗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不幸无法控制我们的所思所想,时间的流逝因此变得甜美。 来上坟的老大娘叙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经历,她唯一的儿子“抗日、打老蒋都没死”,却死于阶级武斗,葬身长江,她往一个水流湍急的漩涡处扔红枣以祭奠逝去的儿子。电影把水流的漩涡作为隐喻,和阶级内斗联系起来,这样的叙事对于逝者是一种尊重,更重要的,对于活着的老大娘是一种抚慰,苦难也并没有将她吞噬,她乐观坚强善良。 隐喻是叙事关系,信息的叠加并不能形成叙事关系,隐喻使我们可以就事物或事件建立联系,进行交流。美就出现在事物相遇并建立关系的地方。美指的是那些具有叙事性的关联。“美是讲述着的,它是具有叙事性的事件,就如同真理那样。” 看到美,欲念就会退去。叔本华认为“审美所带来的愉悦很大一部分在于,当踏入纯粹沉思状态时,我们会消除所有的意志,即一切愿望与忧虑,就仿佛失去了自我一般”。美使我脱离自身,自我深陷于美之中。在美面前,我不再是我。 晚上,秋石走出船舱倚着栏杆望着巫山起伏的山峦,十二峰之最——神女峰,令他陷入沉思,巫山的神女峰打开了他“宏伟的时间大厦”,在回忆里绽放出具体鲜活的美,因为美的形象而回忆起曾在者,对美而言,至关重要的不是正在闪光的现在,而是可供持久回忆的曾在,他想到了柳姑。 舞台上的柳姑天仙一般翩翩起舞,站在揭开纱巾的那一刻仿若神女峰的现身,令台下的秋石如痴如醉。这样的美把他从时间的倏忽中解救出来:“一种微妙的幸福感穿过我的全身,一种不为什么而存在的幸福感,我不知其从何而来。那一刻,生命的无常于我而言突然静如止水,人生的灾难也不过是无伤的逆流,生命的短暂也只是一种幻觉。他不再感到平庸、命运无常、年华易逝。” 所以当女解差嘲笑地问道:“你又从那些人身上产生了希望是不?” 秋石平静又坚定地回答:“我对生活从来没有失望过!至于舱里的那些人,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他身上被触发了只有爱才能带来的体会,他被美好的东西所充实(或许,这美好并非处于他的内心,他就是这美好本身。他看到了老大娘的苦难与坚强,杏花的无助,所以劝她吃饭,一直留意她怕她想不开;他发现曾经抄过他家的宋敏生也已知途迷返,还特地为他保留着他的诗稿;女教师还念起他的诗作,表达对他的欣赏;民警老王帮他找到了未曾谋面的女儿娟子;押解员、船长帮助他与女儿一起逃走。 还有蒲公英的隐喻。蒲公英虽然普通,但生命力顽强,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长;它平凡弱小,但依然要完成美丽的绽放,只要有风,就能繁衍,给贫瘠的环境带来生机,让人们看到希望。船舱里一个个普通旅客不正是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吗?仗义执言的女教师,工人宋敏生,要卖身还债的杏花,京剧演员关盛轩,民警老王,船上大厨,还有小娟子,它是秋石和柳姑播下的希望。 喜欢将《巴山夜雨》跟2004年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以下简称“安哲”)的《哭泣的草原》来做对标参照。吴贻弓出生于1938年,安哲1935年出生。两位导演是同时代的人,都经历了世界的巨大变化和民族的阵痛。两部电影都用隐喻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苦难、不幸相处的策略,走诗的道路,从而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看到有媒体采访吴天戈(吴贻弓儿子)的采访,谈及他父亲说他很喜欢诗歌。而本片男主角秋石就是一位诗人。那首《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的诗词意境,女中音靳小才的歌唱编曲,柳姑的古典舞,都切切实实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独有的意境和诗意美,百听/看不厌,令人彻底忘记了那些悲苦不幸:巴山雨,巴山云,千里川江雾中行,帆似白鸥舟如梭,古往今来多少人。浅浅月唉,淡淡星唉,浅淡星月明古今,神女夜夜难入梦,素手无力撩纱巾,整飘带,摆罗裙,日日夜夜守江滨,含情迎送天下客,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吴贻弓先生肯定认同德国哲学家荷尔德林的“走诗的道路”的观点:“诗的艺术就其完全的本质而言,就其热忱、朴素、平实而言,是欢快的崇拜,从不把人搞成神或者把神搞成人,从不搞邪门的偶像崇拜,而只是让神和人们彼此可以更靠近。”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告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