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第23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历史 / 传记 / 国产剧地区:内详年份:2001

导演:陈家林 / 刘大印

演员:陈韦辰 / 高田昊 / 刘长生 / 刘大印 / 朱艺丹 / 刘挺 / 李明 / 高宏亮 / 姚长安 / 陈斌 / 赵凯 / 李晨涛 / 王也天 / 刘钧 / 汤加丽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故事梗概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 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

影迷点评

  • 来自网友【老夫无味已多时】的评论本以为是少年帝王成长爽剧,却渐有了看红楼一般悲凉凄然的观感。既然非正史剧,那么只需关心是否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这是愈发强盛的帝国王朝,也是逐渐塌落的内心世界。是蓝齐儿被迫远嫁和亲时,还是明索相争陆续倒台时,还是容妃心灰意冷一错再错时,抑或是孝庄苏麻去世时,我开始忘记曾经那些意气风发豪情壮志,感受到一些无法控制的逝去和悲哀。喜欢的配角,有在寒风刺骨的北国里,缠绵病榻的周培公,昏黄孤灯中展开了《大清皇舆图》;有在涛声拍岸的南国海边,消瘦蹒跚的姚启圣,不屑皇权富贵,却含泪跪向乡村百姓;有在雍容华贵的深宫里,温柔贤惠的容妃,明知违皇命如逆天,却坚守人性善良和勇气,用生命和命运作为努力做一个好母亲和好人的赌注;也有油滑于官场和御驾前,诡诈世故的纳兰明珠,在台湾叛党的威胁下凛然不屈。因为他们,我对康熙感到愤懑,所谓孤家寡人是自怨自艾,是咎由自取,所谓圣君毫无人性和感情可言;对人由于性格造成的命定感到绝望,在他人看来是悲剧的结局,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否是一种痛快到癫狂的快感,可是真的心痛他们落得如此下场。直到最后一集,对于帝王和帝国的辉煌描写早已远去,探讨的都是时代齿轮和国家机器下作为皇帝而又不得不作为人的苦涩与无奈。想起第一集里那个稚嫩的小玄烨,孝庄太后对他说:“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原来,那时小小的他已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如今他长须白髯,老态龙钟,他说“孝庄太后,朕想你啊”,他牵起了另一个小魏子的手,让他宣布早朝,即使故人全部离去,他还是想多一些时间看看这万里河山,因为他做到了登基那天,皇祖母告诉他的那句话,那就是他终身的伴侣和支撑。即使如此,我仍无法忍受看到刷马桶的容妃,看到女儿时,因为惊慌局促不知如何安放的双手,和亲眼看着亲哥哥砍下丈夫头颅的蓝齐儿的嘶喊和泪水,和每一个被称作拥有悲惨结局的角色。
  • 来自网友【新博士生17】的评论在陈家林导演去世之际,我想应该针对他的代表作《康熙王朝》写点东西作为对陈导的纪念。在写作之前先声明一点,我本人所有的批评只针对《康熙王朝》剧作本身,绝无对陈导及原著作家二月河先生不敬之意。《康熙王朝》作为一部根据二月河先生系列小说《康熙大帝》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我认为其作为帝王权谋剧是成功的,但作为历史剧则不算成功。作为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帝王权谋剧,《康熙王朝》的品质确实是令人惊喜的。《康熙王朝》表现的与其说是清康熙朝的历史,不如说是康熙本人如何从一名幼年皇子成长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又是怎样在晚年的孤寂落寞中去世的,可以说是康熙大帝的成长史或曰大帝养成史。这里需要为《康熙王朝》略作辩护。有很多观众指责《康熙王朝》美化了专制皇帝康熙。但首先,这锅不应该由电视剧背,因为电视剧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的,要说过度拔高康熙皇帝,将其刻划得犹如人民公仆,那主要也是小说的问题;其次,《康熙王朝》里康熙的形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剧中,康熙派密探潜入明珠和索额图家中刺探情报,充分表现了他作为皇帝疑心重、虚伪、狡诈和阴鸷的一面;此外,李建群老师扮演的虚构角色容妃被迫害致死,也体现了康熙作为专制君主残暴的一面;剧中康熙为了所谓大清的利益,牺牲爱女的幸福,强迫蓝齐儿嫁给噶尔丹(剧中是“葛尔丹”),这也将他的冷酷自私暴露无遗。甚至可以说,在个人感情方面,《康熙王朝》不仅没有美化康熙,对历史上的康熙帝还有所丑化。历史上康熙帝与他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感情很好,剧中却表现为康熙迷恋妓女,对怀孕的皇后不闻不问,使其受尽冷落而死。应该说,《康熙王朝》里的男主角康熙帝,是一个立体化而非扁平化的形象,并没有回避康熙性格中冷酷、残忍、多疑、喜怒无常的一面。作为帝王权谋剧,《康熙王朝》最成功之处在于,深入描绘了康熙的成长历程。少年康熙虽然聪明过人,但是免不了有青少年幼稚、任性的毛病。为此被祖母孝庄太后罚面壁思过,而他本人在被大殿的门槛绊倒后盛怒之下下令将其砍掉,这更体现出他青少年时期的不成熟。剧中的康熙,在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藩请求撤藩时,因年轻气盛做出了接受他们请求的轻率决定;当吴三桂真正起兵造反时,康熙不仅上当受骗而且惊慌失措,试图退位将自己一手造成的危局甩锅给别人,直到孝庄太后严厉训斥了他并替他承担撤藩激起叛乱的责任,他才冷静下来,重新找回了作为皇帝的理智和对国家的责任心。经过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剿灭噶尔丹,这位曾经冲动幼稚的年轻皇帝,终于被锻造为心机深沉、权谋过人、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善于自我克制的康熙大帝。结局部分,康熙帝在千叟宴上的的发言可以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正如康熙所说,是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等人逼着他成就了千秋伟业。通过《康熙王朝》的剧情,不难看出一代明君也是在敌人们的磨砺下逐步成长起来的。不过作为历史剧,受限于小说改编,更由于编剧朱苏近的自作聪明和水平低劣,《康熙王朝》不但不算成功,甚至说拙劣也不为过。“孝庄文皇后”原本是康熙的祖母布木布泰死后的谥号,但在剧中斯琴高娃老师扮演的她却多次自称“我孝庄”,对自己故去后的谥号未卜先知;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后就跟着她从科尔沁部来到盛京的贴身侍女,剧中却变成了康熙帝的同辈人并陷入与康熙、伍次友的感情纠葛中;可能是受台湾作家琼瑶奶奶影响,《康熙王朝》将虚构角色蓝齐儿称为“格格”,殊不知“格格”只是满语中“姑娘”之意,清代公主一向只称“公主”不称“格格”。这还只是小毛病,但也反映出剧本的粗糙和不严谨。更为荒谬的是,历史上康熙收复台湾时,台湾郑氏政权的统治者是郑克塽,《康熙王朝》将其改成了郑经;历史上继枭雄噶尔丹之后,准噶尔汗国的可汗是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康熙王朝》将其改成了噶尔丹与蓝齐儿所生的儿子;更有甚者,《康熙王朝》直接安排康熙死在了千叟宴上,还让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一直活到了康熙去世那天。仅凭以上对史实的严重篡改,《康熙王朝》就算不上真正的历史正剧。至于大量虚构角色如伍次友、魏东亭,这倒不能算电视剧本身的缺陷。一方面文艺作品本身允许适度虚构和创作,另一方面他们是二月河在原著小说中就塑造出来的角色。电视剧保留这些角色,反而是忠实于原著的表现。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康熙王朝》以历史正剧自居,却对康熙皇帝为奠定中国版图做出的两大伟大贡献几乎只字不提。其一是派遣彭春、萨布素等人在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哥萨克人,并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将清朝实际控制的疆域向东北开拓到外兴安岭以南;其二是在准噶尔汗国灭亡和硕特汗国之后,派皇十四子允禵进军安藏,驱逐准军,将青藏高原纳入中国版图。缺失了对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康熙王朝》作为历史剧和传记剧,都实在难称成功!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告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