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周 24 Wochen-HD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剧情 / 家庭地区:德国年份:2016

导演:左拉 / 安娜 / 贝哈赫德

演员:加斯多夫 / 普拉赫特卡 / 派斯克 / 莎彬 / 沃尔夫 / 梅德尔 / 约翰娜 / 延奇 / 卡瑞娜 / 玛丽亚 / 艾米莉亚 / 尤莉亚 / 比亚内 / 德拉格斯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故事梗概

阿斯崔德(朱丽娅·耶恩奇 Julia Jentsch 饰)是一位在事业上颇有建树的女演员,拥有众多的粉丝。与此同时,她和丈夫马库斯(比亚内·梅德尔 Bjarne Mädel 饰)之间的感情也非常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可爱的小女儿内尔(艾米莉亚·派斯克 Emilia Pieske 饰),并且正在满心欢喜的迎接这个家庭里第二个小生命的诞生。
然而,令阿斯崔德没有想到的是,她腹中的胎儿被医生诊断极有可能在出生之后患有唐氏综合症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作为母亲,阿斯崔德将有权要求堕胎。然而,腹中的小小生命已经24周大了,这个艰难的抉择让一家人都陷入了痛苦的境地之中。

影迷点评

  • 来自网友【电影天堂】的评论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这世界上有一种母爱,不是拼尽全力迎接婴儿的新生,而是悲壮无助的亲手扼杀,一个还未出世的生命。这不是残忍,这是一个母亲,最后痛苦的爱。你不要问我为什么,请安静的听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二十四周》。她叫阿斯特丽德,是一个脱口秀的明星,她有如日中升的事业,一个俊朗稳重的男友马库斯,一个可爱的九岁女儿内尔。这一切看起来多么的和谐美好,如世间所有的普通家庭一样,仿佛日子可以就这样平淡而安好的走下去。直到有一天,她怀孕了。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时间化作她逐渐隆起的小腹,以及腹中跳动的小小生命。当妈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但我从特丽德的脸上,看到了期待,兴奋以及紧张,即便她已经是第二次当妈妈了,而这种感觉,却从未减少。再次成为妈妈的她,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说,“我怀孕了”。那时头顶的灯光明亮,观众的掌声热烈,而她的脸上,是无法掩饰的愉悦,和发自内心的幸福。我想这大概就是当妈妈的的感觉吧,想要和全世界分享,想要全世界为你祝福,为那腹中逐渐成型的小生命。我以为日子就会这样缓缓而过,她会和自己爱的人,共携一生,看日出日落,数细水流长。然而这一切,只是厄运的刚刚开始。第七个月,她如往常一样,去医院做了孕检。这一次,她再也没有了笑。医生告诉她,你的孩子,是个男孩,只是,他是个残疾,他有“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患者有特殊的外貌和严重的智力低下。这样的病例,大多数人会选择晚期堕胎,而如若选择生下来,婴儿在刚出生时,就要经历大大小小数次的手术,或许可以勉强活下去,而残疾,却是终生相伴的痛苦。这世间,幸福大多雷同,而痛苦,总有千千万万种。特丽德和马库斯决定将他生下来。因为这是他们的孩子,这是一个陪伴了他们七个月,二十四周,168天的生命。可是这样的选择,他们要承受的,何止只是金钱和时间。要如何去照顾一个残疾的孩子。他或许无法听懂话语,无法独立穿衣吃饭,他或许会被周围的同龄人嘲笑歧视,他更需要被人长久的看护一辈子。而刚出生时,他就要被人插上各种的管子,被大大小小的手术刀贯穿小小的身体,他所有的哭喊,疼痛,只是为了以后能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活着。而我们无法知道,这样的活着,他愿意吗。所以特丽德动摇了,她想要打掉这个陪伴了她七个月的孩子。可是男友马库斯不同意。这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个词。男人无法了解一个母亲,要用多大的力气才能说服自己放弃一个已经成型的孩子。他以为只是她没有勇气面对,以为她怕因为孩子耽误了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们有了争吵。为这个孩子是打掉还是留下而争吵。我不知道是不是特丽德在看到婴儿室中的孩子时,才下定决心堕胎的。我只记得,她小心翼翼的触碰那些柔软的小小身体。在听到医生说,这些有病的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要被做很多手术时,她眼中无处躲避的痛苦和怜惜。试问世间有哪一个母亲,能忍得下心让自己幼小的孩子,在刚出生时,就被插上无数的管子和手术刀。而世间又有哪一个母亲,不想拥抱自己腹中十月怀胎的婴儿。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如果这个孩子的出生,就伴随着一场又一场可以预见的痛苦,那么留下,何尝不是一种折磨。而放弃,又怎么会只是一场手术那么简单而已。往后的天天夜夜,分分秒秒,她或许都会活在扼杀骨血的痛苦中,她会自责,会想念,会常常梦见那死去的孩子,会心痛到无法呼吸。这是一个母亲的劫难,她举步维艰,却不得不去选择。于是,在第七个月,第二十四周,第171天,她走上了手术台,亲手杀死了腹中未出生的孩子。这个故事讲完了。后来的特丽德怎么样,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她的生活回归了正轨。而那个去了天堂的孩子,或许会成为她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朱砂痣。我从不相信世界上有亘古不变的爱,唯独母爱,我深信不疑。而在这个堕胎广告随处可以的国度里,似乎没有人去细想过,那些走向手术台的女人,心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感受。不是她们冷血残忍,不是她们自私独断,有时候,放弃,也是另一种爱。这些先天带有残疾的孩子,如果赋予他们生的权利,那往后的人生,不管是于家庭,还是于他们自己,都或许是一场灾难。而有能力去直面或者修补这些灾难的,又有几个家庭能够做到。留下或者放弃,或许对于每一个母亲,这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双向选择题。但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爱,都从未离开。
  • 来自网友【brennteiskalt】的评论"堕胎"——一个在西方比在中国扎眼得多的字眼。妊娠的人为终止在那里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它牵扯到一个伦理问题:父母有权利为孩子决定生死吗,就算它患有严重的先天疾病?那样我们岂不是成了……上帝?看完了聚焦这一问题的《24周》,我们不禁感到:观影获得的东西没比阅读剧情简介知道的多多少。这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结果。尽管它在话题上极尽挑衅刺激之能事,最终的结果却像是在错误的树下犬吠不休。很显然,在主题上挑战观众,这是本片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整个故事是围着这一题材被剪裁拼凑而成的。这从创作角度从来也不是一等的方法,更何况电影中展现的那对核心冲突并不是这一问题中最重要的那个。一个活在公众视线下的成功职业女性是否该把自己患有严重先天疾病的孩子生下来?这一看上去激烈的挣扎却实在是个伪命题。“如果一个人不必须做这个决定,那么他就做不了这个决定。”助产士这句诚实的话几乎是在布告着主创者的投降:我们无法为你解开这个哲学的困局;我们无法告诉你谁对谁错。也难怪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辨在这里要彻底失败,因为这问题最终溯回到两个不同的对象上去了:一边是大人们在纠结于伦理和宗教的戒律,另一边却是孩子的幸福与生存。鸡同鸭讲,怎会有结论?当一个人必须做这决定的时候,决定反倒就那样自然地做出了。这里有一组很好理解的悖论:为了孩子的福祉,我们要杀死它。铁一样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一个靠机器和药片生存的人没有尊严和幸福可言。影片提醒我们,99%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堕胎,这说明这个选择根本没有那么难——很沉重,但很容易。再看看女主角自己,她早早就知道答案了。核心冲突的空洞就导致了影片情节的注水。当然了,孩子肯定已经24周以上了:要堕下他去,必须得更为直接的给他注射毒针;当然了,丈夫肯定意见相左:内心的矛盾不够,就需要在外面构建人与人的矛盾啊;当然了,女主角必须得活在聚光灯下,好让社会舆论也得在这一问题上选边站站——可最后,导演也完全没有解决这些外在矛盾,而让女主角英雄式的高喊:只有我才能决定!于是一切变化回零。Sheena Iyengar曾经在TED演讲中展示了她对选择这一行为的研究,其中正涉及到相似的困境:襁褓中的婴儿突发重病陷入重度昏迷,父母该如何抉择,要不要拔掉呼吸机?她发现,由医生做出拔管选择的父母反倒事后更容易释怀,而被给予选择权利的家长在之后却更有罪孽感,更陷于“杀死自己孩子”的痛苦回忆中。这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重要的不是选择了什么怎么选地,而是选择带来的影响。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倘若它塌下心来多多刻画些情感的细节,也许这还会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可导演似乎不相信细节的力量,不在意情绪的波澜,只喜欢洒狗血的酣畅。于是最终我们得到的是一部不自信的电影,它花了几乎全长的时间、拖着几多情节剧的负荷,终于得出了个令人消沉的结论:这一道德困境根本无解。直到最后一刻,我们听到了女主的坦诚:“我很想他。”这才该是一部更好的电影!只是这之后几秒钟内,全白的银幕上便出现了字幕,拒绝了我们看到这部更好电影的权利。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告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