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 Jeanne d'Arc-第01集

收藏下载分享

类型:传记 / 战争 / 剧情地区:法国年份:1999

导演:吕克 / 贝松

演员:Jean-Pierre Gos / 格克齐 / 文森特 / 吉恩 / 雷堡汀 / 里根 / Bruce Byron / 托比 / 热拉尔 / 卡塞尔 / 布洛克 / 奥康纳 / 朱莉-安妮 / 赫林 / 文森特

云播资源如遇卡顿,请切换播放资源

线路1 线路2

故事梗概

14世纪爆发的英法战争持续超过百年,法国节节败退,大部分国土都被英国占领了。就在这个时候,珍妮(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出生在法国的穷乡僻壤中。年少起,珍妮就经常看到各种幻想。一次,她看到幻想并根据指示找到了一把剑,当她带着剑回到家时发现家里已遭英军蹂躏。
珍妮知道是上天安排她来捍卫法国。于是她向当时的皇太子查理(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去抗击英军。走投无路的查理答应了珍妮的请求。随后珍妮率领法军节节胜利,查理亦顺利登基。
登基后的查理不再需要珍妮帮助,珍妮在之后的一次战斗中陷入困境但无人来救,她被英军捉住并带到了英国审判……

影迷点评

  • 来自网友【巧克力可丽饼】的评论片长过长,略感拖沓。别的地方做的还不错,向我们展现了疯狂、勇敢而又愚蠢的贞德,法国国王的愚蠢无能懒惰自私,以及其他人的各种疯狂。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宗教一开始都是指引人们崇尚真善美,但最终都沦为了统治者们禁锢百姓的思想的枷锁。贞德的悲剧也是所有忠诚的战士和疯狂的宗教徒的悲剧。
  • 来自网友【聂景朋】的评论本片当年出来的时候,评价不是一般的惨,还荣获多项金酸莓奖提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大众心目中的宗教“圣女”形象当然应该是白莲花一朵,至少也要带点清新脱俗的气质。而米拉不但扮相比较“汉子”,而且全程双目圆睁,咆哮起来满满的景涛风。再加上女主当时是导演老婆这种可疑背景,最后“人设崩坏的烂片”这个锅吕克·贝松就再也甩不掉了……20年后再看,妥妥的一桩影史冤案。在这个题材上,德莱叶和布列松是两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但那两部都是把视角限定在教会的审判环节,纯粹探讨宗教和精神冲突的作品。作为从全景表现这一事件的“大片”,这一版是相当合格的,甚至在心理冲突和宗教观念方面的深度也并不逊色。贝松说自己访问了贞德问题专家,起码这句不是假话。但是由于大多数观众“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一切努力全部归零。片子的戏剧结构很简单:童年——战争——审判。其中贯穿的一个问题,就是贞德和宗教的关系。她的“异象”到底是幻觉,还是某种心理投射?这也是困扰很多历史学家的问题。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女突然出现,领军反败为胜,改变了历史进程,这是个完全只能用偶然性解释的事件。很多“现实版”的剧情都竭力想给这个事件捋出各种合理性,比如“洛林少女”的说法是一种政治策略,或者考证贞德并非出身农家等等。然而大多还没有贝松现在的这种处理方式好。中世纪那种非理性的宗教氛围,现代的人很难想像。一个女孩没事就上教堂,今天的人会觉得不正常,但在当时不足为奇。因为她自幼受的全部教育都来自教会。贞德童年见到的两个神父,一个宣扬“爱和善”的教导,另一个则用“宽容和忍耐”来进行心理安慰。这些都是当时乡村教会的主要职责。即便幼年贞德的宗教热情确实超乎寻常,也会被视为“上帝奇迹”的体现。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使贞德真的有过某种“迷狂”式的宗教体验,也在情理之中(个人觉得那种把宗教现象病理学化或者精神分析化的思路,除了拉低科学和理性的B格外,毫无意义)。不幸由于姐姐的遇害,她遭遇了宗教的“应然”与现实的矛盾,被引向最著名的一个质疑:如果上帝是善的,那么为什么要把死亡、战争、灾难和痛苦降临给一个虔诚的信徒呢?这事儿《约伯记》写了一章也没说明白,神父也只能用“感召和考验”来解释。结果,贞德决定以上帝之名战斗。她显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学习骑马,在战场上,她对军事规则虽然一无所知,但反应敏捷,也有一些准确的直觉。作为一个地位卑微的女性,如果不借助某种“先知附体”的特异表现,她不可能引起上层人士的注意,更不可能被皇室接见和信任。“上帝使者”是她能够与这些贵族见面并对话的前提。她必须先全身心地进入这个角色,才能获得实践自我的机会。 所以,上帝不但是贞德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唯一的现实资源。以祂的名义,她得以求见达官贵人,向他们讲述“异象”,最终获得了那时根本不属于女性的权力——穿甲佩剑,骑马涉足战场,成为一个救世主式的精神领袖。一种信仰能够给人的力量,莫过于此。须知那是一个没有“成就自己”之类观念的时代,连最基本的个人自由和自我意识都不存在。人在精神上还是神的子民和仆从。所以,她只有把自己的动机暗示为“上帝的旨意”,才能得到行动的可能和动力。本片对战争部分的处理极具水准。一方面对中世纪攻守战役的细节写实度极高,有些地方不逊于五年后拍摄的《天国王朝》,还通过角色反复提醒“不要相信奇迹”,强调了决定胜负的军事因素;另一方面,在这个极为写实的战场上,如何安放和表现一个有些超自然的“先知”角色?答案就是,没有先知,只有一个英勇、狂怒、暴躁的女子。她具备一个优秀战士应有的气质,充满血气之勇,大胆决断,呐喊奔波于混乱的战场,无畏于伤痛和死亡。正是这些使得那些男性将领由轻视到敬佩,加之“守护女性”的骑士观念和男性荣誉感影响,激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而贞德也毕竟不像他们那样,是生来就要以武功和嗜血为荣的职业武士。面对杀戮,她开始畏惧和迷惑,意识到自己已经违背了上帝规定的“正义”,沾染了别人的鲜血。这就是贞德的复杂性——她同时身负战士和信仰者两个身份。如果说奥尔良的奇迹是这两种身份完美结合的产物,那么此后战事的挫败,使得信仰的力量开始被怀疑,贞德也越来越急躁和一意孤行。她确实一度用“内心的声音”自我蒙蔽,不能理性地面对政治博弈的现实,最终使自己落入圈套。影片后半段的审判,重点就在于她这两个身份之间的较量,也就是“剑与旗”引发的自我拷问。对真实的她来说,战斗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她内心的渴望。无论是出自个人的复仇激情,还是局势需要,都无可厚非。但要从“上帝使者”的角度出发,那么就必须承认:这些都是错误,是有违祂“爱与宽容”的教诲的。而对胜利的渴求和荣耀,那些拼尽全力的厮杀,都是为了凡人的私欲和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她是一个假借上帝之名的罪人:上帝没有给她宝剑,是她将剑解释为上帝的赐予。经过极其艰难的精神挣扎之后,贞德承认了自己的罪。不是向虚伪的教会,而是向内心的上帝。这段最后的忏悔说出了真相:她的勇气来自一度的仇恨和绝望,她给他人信念去战斗,她为胜利而骄傲喜悦,她在战场上的勇武其实是残忍。她终于袒露了真正的自我。所谓的神迹,其实是人创造的。如果真有奇迹的话,那么就是她的存在本身。而神既没有阻止战争,也不会拯救她逃脱火刑。祂只是像那只被举起的十字架一样,等待迎接她的灵魂从烈火中升起——影片终曲名为“Angelus in Medio Ignis”,火中天使,这才是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
我们仅提供浏览服务,本站不上传不存储,侵权请告知。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