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友【gossipedia】的评论英国贵族的“下午茶”文化开始于“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开启了“白色婚礼时代”她是“无痛分娩”先驱者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例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的维多利亚纪念馆,中国香港的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的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等等。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也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实现的。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维多利亚女王,别名:维多利亚君主,Alexandrina Victoria,Victoria,Queen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终年82岁)女王养成记1837年6月20日黄昏,通往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的路上,戴着黑色袖章的使者骑马飞驶。刚过完18岁生日的女孩正在母亲床榻侧卧着。她的伯父,英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刚刚驾崩。女孩带着11岁时的梦想,放下洋娃娃,迈进白金汉宫,踏上了帝王之路。她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1819年5月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肯辛顿宫。父亲是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1738.6.4-1820.1.29)的第四子、爱德华王子、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爱德华(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1767年11月2日—1820年1月23日,终年53岁)。母亲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年8月17日—1861年3月16日,终年75岁)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其中维多利亚在后来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为了让维多利亚在英国出生,维多利亚的父母专程从巴伐利亚长途跋涉回国。父母为她取名为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掌控”中长大,早年在其舅舅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接受德式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喜好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她的好性情是因为她身体健康:非常规律地吃饭、睡觉和锻炼,充分享受户外生活,情绪尽量不要激动。她受到的教育是,要像遵守英国政府的宪法一样遵守她自己的作息规律,要像尊敬上帝的律令一样遵守健康法则。下面这段话,真实地记录了她在肯辛顿宫的日常生活:夏天,维多利亚公主8点钟吃早餐。她的面包、牛奶和水果放在一张小桌子上,小桌子就在母亲的桌子的旁边。 早餐过后,菲奥朵拉公主跟着她的家庭女教师去学习,而维多利亚公主则外出一小时,或散步,或乘马车。10点到12点,由她母亲来教导她。之后,她就在套房里跑来跑去,自娱自乐。套房呈环形向宫殿两边延伸,里面放着她的很多玩具。下午2点,在她母亲用午餐时,她简单地吃点儿东西后,一直上课到4点。然后,接待访客。之后她就在花园里散步或骑驴。在她母亲用晚餐时,小公主还是在母亲旁边吃晚餐。晚餐过后,公主和保姆布罗克女士—公主称她“亲爱的波比”—玩一会儿。然后,她和大家一起吃甜点。9点,公主上床睡觉,同样,她的床也在母亲床旁边。公主的作息时间很规律。她有规律地学习、锻炼,吃简单的食物,充分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长时间地玩耍,睡眠非常充足。似乎这位可敬的母亲让孩子离开她,只是为了让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这位伟大的母亲总是密切地关注着维多利亚,对她的一举一动了然于胸。“有些人比别人出身高贵,如同我一样,但是孩提时代的我并不那么认为。有哪个小女孩不梦想如公主一样的成长,但某些宫殿并非如你所想,就算是宫殿也有可能成为牢房。妈妈从未解释过,为何仆人在我进食前试吃,为何我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进学校,不能读通俗读物。”写在维多利亚女王日记里的这段话,恰恰成为了她传奇一生的开始。顺利继位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初登政治舞台的表演上显得颇为失败。年轻气盛的她经常独断专行,咄咄逼人。早在继位初期,维多利亚女王就公开偏袒辉格党人,又对墨尔本之后的每一位首相几乎都不满意,甚至一度以逊位来威胁议会。维多利亚创造出了一种或许让我们觉得偏女性化的统治方式,巧妙地绕过了这种疑虑。她的统治靠的是直觉而非谋略,是情感而非才智。事实表明,对君主制来说,这就是最理想的统治方式。君主虽失去实权,却能通过姿态和仪式,保留其影响。实践证明,她的女性特质恰恰是君主制所需。维多利亚个人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作家茨威格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维多利亚登上王位的那天开始,真正开心的日子屈指可数。当维多利亚得知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女王时,已经清楚地知道,成为女王不会造就她的人生,只会将其打破。“我大哭了一场”,她说。等待她的是孤单落寞的王室陷阱,虽然这样的陷阱同样紧紧攫住众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但也许它对一位女王的挤压与钳制远超常人、最为深重。她的母亲深知她终将踏入这一陷阱,早早地为她做心理准备。多年以后,不知在维多利亚女王弥留之际,会不会想起母亲告诫她的话,“你逃不掉自己的情感,你也逃不掉你的出身”。她逃不掉。但是她试图用尽一生定义自己,特别是晚年的岁月。维多利亚付出的代价沉重,她不仅仅是女王,她还是女儿、妻子、孀妇。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她都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内心,对其进行种种令人不安的扭曲,以顺应社会对女性的诸多要求。 王位与美德的结合阿尔伯特亲王(Albert, Prince Albert,Prince Consort,Albert of Saxe-Coburg and Gotha,全名:弗朗西斯·阿尔伯特·奥古斯都·查尔斯·埃曼纽尔,1819年8月26日—1861年12月14日,终年42岁) ,出生于德国巴 维多利亚的母亲和舅舅利奥波德早早就筹划好了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婚事。维多利亚对于自己的婚事一直谨而慎之,当舅舅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强烈推荐维多利亚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家的阿尔伯特时,维多利亚既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对两人的会面也是能拖就拖。到了1839年秋天,比利时国王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便亲自带阿尔伯特直接到了白金汉宫。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两人一见钟情。这次见面4个月后,维多利亚单独召见了阿尔伯特,用德语准备了一段求婚词:“假如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和我结婚),我将无比幸福。”。因为她知道阿尔伯特在英语方面处于劣势。她甚至出人意料地给了他一枚戒指。她后来在日记中倾诉道:“我看着阿尔伯特,情绪有些激动,他真美。”完全能理解她在求婚时的难为情。她表示自己的处境非常痛苦,因为“让对方向自己求婚,是女性的特权和幸事”。然而,在阿尔伯特答应之后,她秒变羞涩少女: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拥抱,他是如此善良,如此深情。哦!被阿尔伯特这样的天使所爱,我感到太幸福了,无以言表!他太完美了,每个方面都完美—相貌完美—方方面面都完美!我告诉他,我根本配不上他,并且亲吻他可爱的手。这段话像是一名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主角说的—自己的男人更优秀,甘愿对他俯首帖耳。她让自己相信,做出牺牲的是阿尔伯特,这样她就不会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女性化而感到别扭。女王和妻子角色大不相同,让自己从属于阿尔伯特,在她心中,是弥合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角色的办法。久而久之,阿尔伯特也开始相信这点—他是施予者,不是接受者。阿尔伯特是如何经历那一天的呢?他这样描述:“维多利亚表达了她对我的爱,将手递给我,我用双手紧握,将其送到我的唇边,深情一吻。” 尽管阿尔伯特握住并亲吻了维多利亚的手,他还是感到不知所措。他告诉他的父亲:“在如此喜悦的时刻,我应该欢呼雀跃才对,可我却感到难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知道自己不是“情感外露”的那种性格,他发现:“(此刻)我难以相信维多利亚向我展示了如此的情感……真的……我太不知所措了。”然而,他却被维多利亚显而易见的强烈情感以及她在向他告白时“快乐坦诚的态度”感动了。他解释道:“我被深深打动了。” 温莎堡的每个人都能看出维多利亚“宠爱并且依恋他,难以忍受看不到他”。历史学家玛利纳·瓦勒准确地指出他们两人性格存在的显著差异。维多利亚生性透明、坦诚、喜欢表达,所以她写日记。而阿尔伯特却是一个内向的人。他将大部分想法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尽管他的思维和智力容易令人感到钦佩,但他这个人却很难了解,更难让人喜欢。那么,阿尔伯特看中了他未来妻子身上的哪一点呢?他显然感到了来自她身体的吸引力。他发现她“毫无疑问出落得更好了”,和上次见面时 17 岁的她比起来,现在的她身材更加丰满、更加凸凹有致。年轻女王的胸部受到不少人的称赞。另外,阿尔伯特认为这场婚姻会为他带来财富。利奥波德叔叔和维多利亚早逝的堂姐夏洛特结婚后,每年获得 5 万英镑的巨额收入,阿尔伯特很可能也期待有类似待遇。后来议会经投票,决定每年给他 3 万英镑时,他的未婚妻大为恼怒。维多利亚在日记中写道:“我生气地大哭了一场。真是一群恶棍!”然而,即使是每年3万英镑,也和阿尔伯特的父亲科堡公爵领地的全部收入相当。在金钱这方面,维多利亚事实上是整个国家唯一能够支配自己收入和财产的已婚女性。这一点非常重要。阿尔伯特之所以几乎放弃婚约,是因为他婚后的处境会“非常尴尬”。即使现在,所有人也都知道他其实并非一家之主。阿尔伯特还要应对肆无忌惮的英国媒体,这些报纸会将他描绘为种公牛,只适合繁衍后代。然后,还有一点也令人苦恼,先告白的是维多利亚。一首伦敦民谣唱道:既然女王亲自向丈夫“求婚”,我想女士们都会这样做;她们恭顺的日子将成为过去,以前总是迟迟不肯表露心迹,现在她们都会“争先告白”!换句话说,他们婚后各自扮演的角色完全颠倒了自然秩序。伦敦的印刷商会毫无顾忌地嘲笑阿尔伯特,并从中尽可能多地赚钱。伦敦街头响彻着一种独特的版画叫卖声:“谁要买这位帅气老外的画像?他就要娶我们的美丽女王为妻了!”因此,阿尔伯特有不少心事。可至少心思单纯的维多利亚很开心。她想,在选丈夫方面,甚至连普通“穷人家的女孩都没有多少自由”,对于一位公主,就更难了:“前景非常惨淡、哀伤!”但现在她相信,并且将永远相信,她是为自己做出了这个选择。她选择英俊潇洒的阿尔伯特,享受他的关心和疼爱。她告诉利奥波德舅舅:“过去的几天就像做梦一般……我真的感到非常非常幸福。”订婚的当晚,阿尔伯特给她写了一封信,将他常常觉得难以启齿的话表达出来。有很多像这样表达着爱意、告诫、责备以及愤怒的信件,经由温莎城堡的走廊,在他们两人的房间之间往返穿梭,而这是第一封。然而,就数阿尔伯特写的这第一封最为完美,那时他还是恳求者,还不是主人,一切都尚未开始。他在信中坦言:“我几乎不知道怎么回应你。我何以配得上这么多的爱、如此充沛的感情?……身体和灵魂永远是你的奴隶,你忠诚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在登基时没哭,在加冕时也没掉一滴眼泪。但是,那天晚上,独自一人在温莎城堡的房间里,读着她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她落下了眼泪。 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也因为你,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1840年1月,维多利亚在议会上宣布,她很快就要结婚,未来的丈夫是阿尔伯特·萨克森·哥达亲王。尽管蜜月仅仅只有两个星期,但这段不被打扰的安静岁月成为了女王一生中最幸福是时光。女王的丈夫是一个极具魅力、举止优雅的男人。学识渊博的他被人称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除此之外,他还是出色的击剑师。他们被公认为是一对模范夫妻:彼此忠诚,相敬如宾,甚至从未对彼此说过有损夫妻关系的激烈话语。可这段圆满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1861年12月14日,42岁的阿尔伯特亲王因为伤寒英年早逝,女王在这个时候几乎失去了一切。作为女人,她失去了爱情和深爱的丈夫;作为女王,她失去了挚友、谋臣和助手。从那以后,她离开伦敦,将自己禁锢在房间里,外面的世界对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世界已经死去了",她给亲戚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她之后的四十多年,黑颜色成为她衣服的主色调,她成了人们口中的“黑衣女人”。悲伤、冷漠、暴躁不安是她时常挂在脸上的表情。对丈夫的思念,让维多利亚对未来的生活变得无所适从、郁郁寡欢。每年在纪念阿尔伯特逝世的这天,维多利亚女王都会在日记上写下相同的话:"你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的人生从此支离破碎。"失去了挚爱之人无论对谁而言,都是最沉重的打击。那个思想独立的女王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比任何一个人都显得更无法承受。赫尔曼·黑塞说:"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也因为你,我开始讨厌这个世界。 阅读全文 女王养成记 | 如果王冠是枷锁,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